桃川

洞隐参差树,花留曲曲溪。
丹台春卧鹿,翠壑午啼鸡。
宿鸟悬松黯,閒云压竹低。
秦人如可访,余亦欲岩栖。

现代解析

《桃川》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宛如仙境的世外桃源。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山水画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洞隐参差树,花留曲曲溪"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山谷:山洞若隐若现,树木高低错落,溪水蜿蜒流淌,两岸鲜花盛开。这里的"参差"和"曲曲"两个叠词,生动地表现了景物的自然形态。

中间四句通过动物和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桃川的生机与宁静。"丹台春卧鹿"写红色的石台上,鹿儿在春日里悠闲地卧着;"翠壑午啼鸡"写翠绿的山谷中,午间传来鸡鸣声。这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宿鸟悬松黯"写傍晚归巢的鸟儿栖息在松树上,使松林显得更加幽暗;"闲云压竹低"写悠闲的云朵低垂,仿佛要压弯竹子。这两句通过"悬"和"压"两个动词,赋予景物以动态感。

最后两句"秦人如可访,余亦欲岩栖"点明主旨:如果能找到传说中的秦代隐士(暗指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中人),诗人也愿意在此隐居。这里的"秦人"借用了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幽远。诗人通过对桃川景物的细致描绘,创造出一个远离尘世纷扰的理想世界,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动静结合的手法,使画面既生动又富有层次感,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