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1927年(民国十六年),作者在船上看着茫茫大海,内心充满忧国忧民之情。
前四句写景:诗人倚着栏杆,眼前是无边无际的海水,远处海天相接成一条线。波涛中白浪像雪山一样起伏,暮色里远山与云层融为一体。这些壮阔景象中暗含动荡不安的意味,就像当时的社会局势。
后四句抒情:诗人感叹武力镇压就像野火难以扑灭,社会混乱如同乱麻越理越乱。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当风吹浪涌的声音像故乡松涛时,睡梦中还以为听到了家乡的声音。这里用"梦魂认故山"的细节,道出战乱年代人们对和平生活的深切怀念。
全诗妙在将个人乡愁与国家忧患自然融合:壮阔的海景反衬出人在乱世中的渺小,松涛的联想又让宏大叙事有了温暖的人情味。看似写旅途见闻,实则寄托了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时局的沉重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