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关于曹娥的故事,用简单而感人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哀思。
前两句"黄绢碑残香草生,当时泪眼不曾晴"说的是曹娥碑已经残破,周围长满野草,暗示时间过去很久,但当年人们为曹娥流的眼泪似乎从未停止。"泪眼不曾晴"用夸张的手法,说人们的眼泪多到让天空都一直阴着,形象地表现了悲伤之深。
后两句"至今流水声呜咽,犹是曹娥哀怨声"把流水声比作曹娥的哭声,说直到现在,河水流动的声音都像是在替曹娥诉说着哀怨。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无情的流水也有了感情,仿佛在替曹娥表达她未能说出的痛苦。
整首诗通过残碑、香草、泪眼、流水这些具体的事物,把抽象的情感变得可以触摸。诗人没有直接说"多么悲伤",而是让我们看到破败的碑、听到呜咽的水声,自然就感受到了那份穿越时空的哀伤。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让读者能通过眼前的事物,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情感,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的地方。
胡仲弓
胡仲弓,宋朝诗人。公元一二六六年前后在世]字希圣,清源人,胡仲参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二年前后在世。登进士第为会稽令,老母适至,而已是黜。自后浪迹江湖以终。仲弓工诗,著有苇航漫游稿四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