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贫穷家庭的艰难生活,语言朴实却充满感染力。
开头两句写居住环境:偏僻的小巷几乎没人走动,屋前长满野草。这里用"少人迹"暗示被社会遗忘,"长蓬蒿"则形象展现荒凉景象。
中间部分具体描写贫困生活:秋夜寒气逼人,空荡荡的屋里什么家具都没有;衣服破得遮不住腿,每天吃的只有粗茶淡饭;既没有御寒的衣物,整年都过得毫无乐趣。诗人用"絺绤不掩胫"这个细节生动表现衣衫褴褛,"饔飧但箪瓢"借用典故说明饮食简陋。
最后四句写家人处境:妻子吃腻了野菜,年幼的孩子却早已习惯上山砍柴。最让人心痛的是昨夜一场大风,连屋顶的茅草都被卷走了。这里"荆妻"、"稚子"的称呼透着辛酸,"厌藜藿"与"惯山樵"形成对比,突显生活所迫下的无奈。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用白描手法拍下一组贫困家庭的生活镜头:荒凉的住处、单薄的衣衫、简陋的饮食、无奈的家人。最后突如其来的大风,成为压垮这个家庭的最后一根稻草,让读者感受到底层人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诗人通过具体的生活细节,让读者真切体会到什么是"家徒四壁"的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