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熟庵

昨宵约月临西池,冰蟾不至鹑火飞。
归来一室白于昼,乃是新诗光陆离。
当年应剖琼蚌腹,不然何以明于烛。
细窥字字欲走盘,三复庵名悟圆熟。
一片情田万古耕,有年能得几书经。
小疵终是未全稔,孰若先生耨穫精。
南窗寄傲遂初欲,移石畦兰更纫菊。
茶烟细杂玉炉沉,研影净涵金井渌。
林下今才见一人,却疑图任思旧臣。
自昔东山岂终隐,似闻鸾诏下苍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夜晚,以及诗人对友人"熟庵"的赞美和人生感悟。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四句)写诗人昨晚约月亮来西池相会,但月亮没来("冰蟾不至"),只有流星划过("鹑火飞")。回家后发现房间亮如白昼,原来是朋友的新诗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这里用夸张手法表现朋友诗作的光彩夺目。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深入赞美朋友的诗才。诗人说这些诗字字珠玑,就像从珍珠蚌里剖出的珍宝,每个字都圆润灵动("字字欲走盘")。通过反复品味朋友"熟庵"的名号,领悟到"圆熟"的境界。接着用种田比喻创作,说一般人种一辈子地也写不出好文章,而朋友像精于农事的老农,能把文字耕耘得十分精妙。

第三部分(后八句)转向对朋友生活态度的赞赏。描写朋友过着隐士般的雅致生活:在窗前寄托傲世情怀,摆弄石头、种植兰花、缝制菊花,茶香与熏香交织,砚台倒映着井水的清澈。最后表达对朋友的期许,认为这样的人才不会永远隐居,就像历史上有名的隐士谢安一样,终将受到朝廷重用("鸾诏下苍旻")。

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月亮、流星、珍珠、农田、兰花等),展现了诗人对友人诗才的钦佩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积极人生态度。语言生动形象,把抽象的诗才比喻成具体的珍宝和农作物,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朋友的诗作有多么出色。

陈起

陈起,字辅圣,沅江(今属湖南)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历知宁乡、秭归、湘乡、萍乡等县(清嘉庆《沅江县志》卷二五)。嘉祐间为永州通判(清道光《永州府志》卷一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