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长芦都转倪象恺先生归田

共沐恩波数载中,忍看此日去匆匆。
铜鱼洲静萍花合,金凤山高栗叶红。
应有素琴调夜月,时闻玄鹤下秋空。
南山依旧东篱外,重对秋阴菊数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送别好友倪象恺归隐田园的场景,充满了依依不舍和真挚祝福的情感。

首联"共沐恩波数载中,忍看此日去匆匆"直抒胸臆,表达了与好友共事多年的深厚情谊,以及面对突然分别时的不舍之情。"忍看"二字特别传神,把那种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矛盾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中间两联通过优美的自然景物描写,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意境。"铜鱼洲静萍花合"写水边静谧的景色,"金凤山高栗叶红"写山上绚丽的秋色,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应有素琴调夜月"想象好友归隐后月下抚琴的闲适生活,"时闻玄鹤下秋空"则用仙鹤的意象暗喻好友高洁的品格。

尾联"南山依旧东篱外,重对秋阴菊数丛"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既点明好友归隐的事实,又表达了对好友田园生活的美好祝愿。一个"重"字,既暗示好友将重拾闲适生活,也暗含作者期待重逢的愿望。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想象,既表达了惜别之情,又描绘了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让读者在感受离愁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归隐生活的美好。诗中"萍花""栗叶""素琴""玄鹤""秋菊"等意象的选择,都恰到好处地烘托了主题,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