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山斋即事

衡门无事闭苍苔,篱下萧疏野菊开。半夜秋风江色动,
满山寒叶雨声来。雁飞关塞霜初落,书寄乡闾人未回。
独坐高窗此时节,一弹瑶瑟自成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山居的孤独场景,充满了萧瑟的哀愁。

开头两句写山居的寂静:柴门长满青苔无人打扰,篱笆下野菊稀疏开放。这里用"衡门"(简陋的柴门)和"野菊"带出隐居的意味,青苔暗示少有人来往。

中间四句通过声音和景象渲染秋意:半夜秋风让江水变色,满山落叶伴着雨声飘落;大雁南飞时刚下霜,寄给家乡的书信却迟迟没有回音。这些意象——秋风、寒叶、雨声、雁飞、霜落——层层叠加,把秋天的凄凉感写得非常立体。特别是"书寄乡闾人未回"这一句,透露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和等待的焦灼。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独自坐在高窗前,在这样的季节里弹奏瑶瑟,琴声自然就带着哀伤。诗人没有直接说"我很悲伤",而是用"自成哀"三个字,让乐器代替自己发声,这种含蓄的表达反而让哀愁更深沉。

全诗妙在把外在的秋景和内心的孤寂完全融合:秋风、落叶、寒雨、飞雁这些自然景象,都与诗人独居思乡的心境相互映衬。特别是最后用弹瑟作结,余音袅袅,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那带着秋意的琴声,感受到诗人说不尽的愁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