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师川偶行(鲍校本、丁本、朱本作作)
伊昔袁陟居,只今徐郎宅。
少作与渠双,老气想君只。
兹理亦何有,订之在今昔。
吾庐城北头,捷径实咫尺。
欻思论五字,聊复访三益。
高寻风雅源,洞入屈宋域。
波澜到苏李,光焰及元白。
自来磊落人,闻见资博极。
少作与渠双,老气想君只。
兹理亦何有,订之在今昔。
吾庐城北头,捷径实咫尺。
欻思论五字,聊复访三益。
高寻风雅源,洞入屈宋域。
波澜到苏李,光焰及元白。
自来磊落人,闻见资博极。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路过朋友旧居时的感慨,以及他对文学创作的思考。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写物是人非的感慨。作者看到从前袁陟住过的地方,现在成了徐郎的住宅,感叹年轻时和袁陟一起写诗,如今老了只能独自回忆。这种人事变迁让他思考:道理何在?只能通过今昔对比来验证。
第二部分(中间四句)写拜访朋友的打算。作者说自己住在城北,离朋友家很近,突然想讨论诗歌创作("五字"指五言诗),顺便拜访志同道合的朋友("三益"指三种有益的朋友)。这里展现了文人之间以诗会友的雅趣。
第三部分(后六句)表达文学追求。作者想追寻《诗经》的源头("风雅"),深入屈原、宋玉的楚辞境界。他认为好诗应该像苏武、李陵的赠答诗那样有波澜,像元稹、白居易的诗那样有光彩。最后点明:自古以来胸怀坦荡的人,都是靠广博的见识来滋养创作的。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具体场景(旧居变迁)引发人生感慨,容易引起共鸣
2. 展现了文人之间以诗交友的雅致生活
3. 表达了追求更高文学境界的理想,把个人创作放在诗歌发展长河中定位
4. 语言自然流畅,用"少作与渠双"等口语化表达,让说理更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