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深夜静坐时阅读《楞严经》的心境和感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解读:
1. 清宵危坐读楞严:在静谧的夜晚,作者稳稳地坐着,开始阅读《楞严经》。这里“危坐”指的是端坐,表明作者非常专注和恭敬。
2. 悟到空无识已廉:通过阅读,作者领悟到“空无”的真谛,认识到自己的认识已经变得谦虚而简约。这里“空无”指的是佛教中的“空性”,即万物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一切皆为空。
3. 闇夜本馀灯一粟:尽管夜晚漆黑,但一盏微弱的灯照亮了一切。这比喻作者在昏暗的现实世界中找到了一丝光明和指引,即通过阅读《楞严经》来获得心灵的启迪和安慰。
4. 雄文谁惜字三缣:形容《楞严经》的文辞宏伟,即使是简短的文字也显得珍贵。这里“三缣”是古代货币单位,强调《楞严经》的文字价值很高。
5. 禅机岑寂泥沾絮:禅宗中的奥秘往往在宁静中显现,就像细小的尘埃被沾湿一样。这表达了禅宗哲理的微妙和难以言传之处。
6. 世味通明水著盐:人生百味变得清晰明了,就像盐融入水中变得清澈透明。这说明作者通过对佛教的理解,人生的各种经历变得更为通透和清晰。
7. 拟向团蒲学趺坐:作者萌生了学习禅坐的念头,希望像僧人那样端坐冥想,寻求心灵的安宁。这里“团蒲”是指坐垫,而“趺坐”是禅修的姿势。
8. 秋花如雾雨如帘:最后一句描绘了秋天的花如雾般朦胧,秋雨如帘般细密。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也暗指作者内心世界的宁静和沉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在阅读佛经时的心灵感悟,以及由此带来的内心变化,充满了对宁静与禅修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