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台呈太守陈次明

闻说宜春好,层台试一登。陇泉悲瑟瑟,松雪见层层。

孤绝烟中寺,微茫树下僧。诗工传写妙,不数画师能。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临宜春台时的所见所感,用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山水之美和禅意之境。

开头两句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宜春美景的向往,听说这里风景好,就亲自登台验证。这种"听说-验证"的写法让读者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期待和兴奋。

中间四句是具体的景物描写:山间的泉水声如悲泣,松树上的积雪层层叠叠,远处寺庙在烟雾中若隐若现,树下的僧人身影模糊不清。这些画面既有视觉的层次感(积雪、烟雾),又有听觉的感染力(泉水声),共同营造出一个清幽脱俗的意境。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叹:这样美妙的景色,再好的画家也难以完全描绘,只有诗歌才能传神地表达。这既是对眼前景色的赞美,也是对诗歌艺术的自豪。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以画入诗",诗人像画家一样观察景物,又用诗歌超越绘画的限制,把宜春台的幽静之美和登临时的感悟完美融合。读这首诗,就像跟着诗人一起登上高台,感受那份超然物外的宁静。

孙觌

孙觌dí(1081~1169)字仲益,号鸿庆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武进)人。孝宗乾道五年卒,年八十九(《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孙觌为人依违无操,早年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宋史》无传。孙觌善属文,尤长四六。著有《鸿庆居士集》、《内简尺犊》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