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壬一侄孙破砚
山翁手持青石骨,疑是元宾瘗中物。
支床捣练应不然,中裂何由半存没。
冰池既决不可堤,镜面已破那能规。
达人不必顾堕甑,好事大率逢轰碑。
寒蝉饱饮供晓滴,尽了山中病磨墨。
太和磔裂三千年,何处人间有完璧。
支床捣练应不然,中裂何由半存没。
冰池既决不可堤,镜面已破那能规。
达人不必顾堕甑,好事大率逢轰碑。
寒蝉饱饮供晓滴,尽了山中病磨墨。
太和磔裂三千年,何处人间有完璧。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一方破损的砚台为引子,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人生思考,展现了豁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开篇描写一位山中老人手持青石砚台,怀疑是古人埋藏的宝物。但砚台已经裂开,就像决堤的冰池、破碎的镜子,再也无法复原。这里用"冰池决堤"、"镜面破碎"等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砚台的残破状态。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提出两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豁达的人不会为打碎的瓦罐惋惜("堕甑"典故),珍贵的文物往往难逃损毁的命运("轰碑"指石碑被雷击毁)。就像寒蝉饮露、病磨耗尽一样,万物都有其定数。
最后以"太和磔裂"的典故收尾,说三千年来完美的事物本就罕见,暗喻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全诗通过一方破砚,表达了看破得失、接受残缺的智慧,教导我们要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