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行十首 其六

暮欲歌吹乐,暗冲泥水情。
稻花秋雨气,江石夜滩声。
犬吠穿篱出,鸥眠起水惊。
愁君明月夜,独自入山行。

现代解析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这是《遣行十首》中的第六首,描绘了夜晚的江边景色以及作者的心情。

首句“暮欲歌吹乐”,描述了傍晚时分,作者想要唱歌和吹奏乐器的冲动,内心充满了愉悦。这是作者对即将进入的夜晚的期待和憧憬。

第二句“暗冲泥水情”,笔锋一转,描述了夜晚的江边景象,作者急匆匆地赶路,在泥泞的路上跋涉。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虽然遭遇泥泞的路,但并没有影响他的心情。

第三句“稻花秋雨气”,进一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稻田里的稻花散发着秋天的气息,秋雨绵绵,给人一种宁静而深沉的感觉。这不仅是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暗示了作者内心的平静和沉思。

第四句“江石夜滩声”,进一步展现了夜晚江边的景象,江边的石头在夜间的滩涂上发出声音,可能是流水拍打石头的声音,增添了夜晚的宁静和生动。这里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刻画。

第五、六句“犬吠穿篱出,鸥眠起水惊”,描述了作者的所见所闻。犬吠声从篱笆后面传来,惊醒了正在栖息的鸥鸟,这些生动细节进一步丰富了夜晚江边的景象,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期待。

最后两句“愁君明月夜,独自入山行”,作者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寂寞。虽然周围充满了生机和美好,但作者依然是独自一人走进山里。这里的“愁”可能是对孤独的愁,也可能是对生活不易的感慨。但无论如何,作者依然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坚定地走在自己的路上。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夜晚的江边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寞。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和深入的情感表达,这首诗充满了魅力和感染力。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