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逢西使寄蓉城尊经院同学饯饮诸君子

春风吹棹下薷门,天半峨眉望又昏。自采猗兰逢驿使,已拼芳草怨王孙。

石盘古峡云无恙,桡划空江月有痕。沅静波清乡梦远,相思一夜与谁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春天乘船离开湖南时,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全诗情感细腻,通过自然景物的烘托,将离愁别绪表达得含蓄动人。

首联写启程场景:春风吹动船桨离开薷门(湖南某地),回望峨眉山方向已是暮色苍茫。"天半峨眉"既实指远山,也暗喻高洁的友人。一个"昏"字,既写天色,也暗示心情的黯淡。

颔联用典故抒怀:像古人采摘香兰却遇到信使一样,诗人意外收到远方来信;就像别离的游子埋怨春草萋萋,诗人也为离别而惆怅。"芳草怨王孙"化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表达难舍之情。

颈联写舟行所见:古峡中云雾缭绕的巨石安然伫立,船桨划破江面,倒映的月光泛起涟漪。这两句以永恒的山石与易逝的波光作对比,暗示人生聚散无常。

尾联直抒胸臆:船行至平静的沅江,思乡之梦却飘向远方,这满腹的相思之情,该向谁倾诉呢?"一夜"二字突出思念之深,而"与谁论"的反问更显孤独。

全诗妙在将具体的行程(下薷门、过古峡、经沅江)与抽象的情感(思友、怀乡、孤独)自然融合。诗人用"猗兰""芳草"等意象暗示高洁品格,用"云无恙""月有痕"等景物寄托情思,最后以"相思一夜"将情感推向高潮,让读者感受到那份跨越山水的真挚情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