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黄徵君新居
庄生寄漆园,子綦垫南郭。
逃虚本无迹,委蛇聊自托。
子欲隐东山,常恐负所约。
幽栖若有期,兹焉遂先豁。
尘心顿舒舍,人事俱濩落。
开窗泊迥渚,启扉见层壑。
田径莽萦迂,溪流无淹薄。
编槿代列牖,挂席当悬箔。
钓水临苔槛,玩山依菌阁。
安居志已顺,相亲情自度。
高怀既超旷,外虑徒参错。
愿焉长如此,守道且为乐。
逃虚本无迹,委蛇聊自托。
子欲隐东山,常恐负所约。
幽栖若有期,兹焉遂先豁。
尘心顿舒舍,人事俱濩落。
开窗泊迥渚,启扉见层壑。
田径莽萦迂,溪流无淹薄。
编槿代列牖,挂席当悬箔。
钓水临苔槛,玩山依菌阁。
安居志已顺,相亲情自度。
高怀既超旷,外虑徒参错。
愿焉长如此,守道且为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新居中的闲适生活,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1. 开篇点题:隐士的选择
诗的前四句借用庄子、子綦的典故,说明隐士远离尘嚣、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作者认为,隐居不是刻意逃避,而是顺应内心的选择,就像流水自然流淌一样。
2. 隐居的顾虑与决心
接下来四句,作者提到自己曾担心无法实现隐居的愿望,但如今新居的环境让他豁然开朗。这里既有对过去的犹豫,也有对未来的坚定,展现了真实的人性。
3. 新居的惬意生活
中间部分详细描写了新居的环境:远处是山峦溪流,近处是篱笆门窗,可以临水钓鱼,也可以登高赏景。这些画面充满田园诗意,让人感受到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
4. 内心的满足与超脱
最后六句是作者的心境总结:在这里,他感到身心舒畅,亲情融洽,精神超然物外。他不再被世俗琐事困扰,只想坚守内心的道义,享受这种简单而快乐的隐居生活。
精髓与魅力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向往的理想生活——远离喧嚣,回归自然,内心安宁。作者没有刻意标榜清高,而是真实地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