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臻师二首 其二

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
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的比喻探讨了人生的困惑和觉悟的过程。

前两句"苦海迷途去未因,东方过此几微尘"把人生比作茫茫苦海,说我们像迷路的人一样找不到方向。这里的"东方"可能指佛教发源地印度,暗示佛法已经传播了很久,但普通人依然像微尘一样渺小迷茫。

后两句"何当百亿莲花上,一一莲花见佛身"提出了美好的愿景:什么时候才能像坐在莲花宝座上一样,每朵莲花都显现出佛的真身?这里的"百亿莲花"象征无数修行机会,"见佛身"代表获得觉悟。诗人用莲花这个佛教常见意象,表达了对超脱烦恼、获得智慧的向往。

全诗通过"迷途-觉悟"的对比,用大海和莲花的形象,生动展现了从困惑到开悟的精神历程。虽然探讨的是深刻的佛理,但通过日常可见的自然景物来表达,让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

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