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后舟中及初到家作八首 其七

渐近乡关倍惨然,脊令原上鹧鸪天。
累添行处寻常债,痂结平生未了缘。
石火光中思拔宅,木鱼声里学逃禅。
不如且作黄山谷,收取诗名四十年(涪翁成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描述诗人回家途中的感慨和心情,让我们一起简单分析一下。

1. 开头两句:渐近乡关倍惨然,脊令原上鹧鸪天。
- 这两句说,随着靠近家乡,诗人的心中反而更加悲伤。这里提到“脊令”,这是一种鸟的名字,这里用来象征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 “鹧鸪天”同样是一种鸟,但诗人用它来营造一种特定的情感氛围,可能使人联想到鹧鸪啼鸣的哀婉声音,象征着诗人的思乡之情。

2. 第三句:累添行处寻常债,痂结平生未了缘。
- 这两句说明了诗人一路上累积了许多普通而欠下的“债”,这些“债”是人生经历中的种种遗憾和未完成的事。而“痂结”则形象地比喻了这些遗憾和未完成的事就像身上的伤疤一样,难以消除。
- “未了缘”指的是那些未能解决的缘分和情谊,就像生命中的一些未竟之事。

3. 第四句:石火光中思拔宅,木鱼声里学逃禅。
- “石火光”形容时间的短暂,像石头上的火花一样很快消失。在这里,诗人形容人生如梦,转瞬即逝。
- “拔宅”指搬走房屋,诗人想象自己像古人一样,可以跳脱世俗,远离尘嚣。
- “木鱼声里学逃禅”则表示诗人希望能通过修行佛法,逃避世俗的烦恼,找到内心的平静。

4. 最后一句:不如且作黄山谷,收取诗名四十年(涪翁成句)。
- 这里提及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也就是“黄山谷”,诗人说不如做一个像黄庭坚那样的诗人,用诗歌的方式记录和抒发人生感受,享受诗歌带来的乐趣和名声。
- “收取诗名四十年”是诗人自谦之语,说明自己已经用诗歌抒发了四十年的人生感悟。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人生短暂和不完美现实的无奈与释然。诗人通过诗歌来追寻内心的平静与解脱,以平实的语言传达出深远的情感。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