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山行

不具看花眼,萧然绿暗邨。
贫来疑笔砚,老去信乾坤。
日澹树无影,潮回草有痕。
诗成鸥没处,鸦外又黄昏。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暮春时节的山村景象,通过朴素的语言传递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开头两句写诗人已经没有了赏花的心情,眼前的山村草木茂盛却显得冷清萧瑟。这里暗示诗人年纪大了,对繁华事物不再感兴趣,心境也变得淡泊。

中间四句是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贫穷让他怀疑自己写作的意义,但年老后反而看开了,觉得一切自有天意。接着用"日澹树无影,潮回草有痕"这样生动的自然景象,暗喻人生起伏都会留下痕迹。

最后两句特别有意境:写完诗时,白鸥已飞远,乌鸦归巢处又见黄昏。这个画面既写实又富有深意,用黄昏暗示人生的晚年,用飞鸟象征时光流逝,透露出淡淡的惆怅,但又带着超然的态度。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用简单的山村景物,写出了人到暮年时对贫穷、衰老的坦然接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唠家常,却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历经沧桑后的平和心境。特别是最后那个黄昏的画面,让人读后久久难忘,既感到时光无情,又体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宁静。

陈纪

陈纪(1254—1345),字景元,号淡轩,一号陵交,东莞(今属广东)人。南宋末年诗人、词人。领咸淳九年(1273年)乡荐,咸淳九年(1273年)与兄陈庚同登进士,官通直郎。宋亡后,不仕,与赵必襐、赵时清等隐于乡中,诗酒酬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