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清廉自守、志向高远的文人形象,同时赞美了濂泉(象征清雅居所)的美好。
前两句写主人公不在乎官职低微、生活清贫("官冷无毡"),反而立志要力挽狂澜、匡扶正道("回澜障百川")。这里用夸张手法表现其远大抱负。
中间四句通过典故展现主人公的品格:像宋代诗人陈师道(无己)晚年专注写诗一样追求艺术,像三国陈登(元龙)那样不屑置办田产;宁可烧掉官印也要保持气节,用微薄的俸禄(司业钱)买酒自娱。这些对比突出了主人公淡泊名利、重视精神追求的特点。
最后两句将目光转向环境:庭院里的青草和池中莲花都充满春意,暗喻主人公高洁的品格。诗人认为这样的人物就应该住在濂泉这样清幽的地方,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
全诗通过对比、用典等手法,塑造了一个安贫乐道、坚守节操的文人形象,同时展现了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的意境。语言凝练但意境开阔,既有对现实的观察,也有对理想境界的描绘。
赵必象
赵必象字玉渊,东莞人。生于宋理宗淳佑五年,卒于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年五十岁。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与父崇同登进士。初任高要尉,摄四会令,再任南康丞文天祥开府惠州,辟摄惠州军事判官。入元,隐居温塘村。工诗,体格清劲,有复瓿集六卷,为诗二卷,长短句一卷,杂文二卷,附录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