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江喜晤许韫伯大令 其四

漭漭河流玉斧声,春风城郭客愁生。
天吴紫凤图纷改,清水黄龙约未更。
奉使越中无陆贾,笑人岛上有田横。
九州何地犹容避,不惜浮槎万里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动荡时代下知识分子的忧患与抉择。

前两句用"汹涌的河流"和"春风中的城郭"形成对比,既展现壮阔河山,又暗含漂泊愁绪。"玉斧声"可能暗指政权更迭的声响。

三四句用神话意象表达时局变迁:水神天吴和祥瑞紫凤的图案不断更改,暗示政权频繁更替;但"清水黄龙"的盟约依旧,可能暗指某些原则或承诺仍未改变。

五六句通过历史典故抒发感慨:像陆贾这样的外交能人已不复存在,而田横五百壮士的悲壮故事却仍在岛上被人笑谈,体现对现实的不满。

最后两句是全诗高潮:在天下动荡之际,诗人发出"哪里还有净土"的叩问,继而表明决心——哪怕要乘木筏远行万里也在所不惜,展现了在乱世中寻求出路的坚毅精神。

全诗将个人命运与时代风云紧密结合,用典自然,在忧患中透露出不屈的探索精神,很容易引起身处逆境者的共鸣。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