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山作
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窗前隐逸传,每日三时看。
靳尚那可论,屈原亦可叹。至今黄泉下,名及青云端。
松牖见初月,花间礼古坛。何处论心怀,世上空漫漫。
现代解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一个人对自然、内心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于世俗名利的淡泊。诗人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和追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
1. “喧静各有路,偶随心所安。”
诗人表达了他认为生活中有喧嚣和静谧两种路可走,而他自己则随心所欲地选择生活的状态。这是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不受外界干扰,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生活。
2. “纵然在朝市,终不忘林峦。”
即使身处繁华的都市,诗人也没有忘记山林的自然美景。这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都市繁华生活的淡泊。
3. “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
诗人引用了古代的故事,表达了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即使面对权力和地位,也能像四皓和二疏一样,毫不犹豫地放下一切,追求内心的真实。
4. “窗前隐逸传,每日三时看。”
诗人每天都会在窗前阅读关于隐逸的故事,这反映了他对于隐逸生活的兴趣和对于自然、自由的追求。
5. “靳尚那可论,屈原亦可叹。”
诗人提到了靳尚和屈原,表达了他对于古代智者和忠臣的敬佩,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于人生选择和忠诚的独立思考。
6. “至今黄泉下,名及青云端。”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名利和生命的看法。尽管有些人可能在世间已经去世,但他们的名字和影响力依然像青云一样高远。这暗示了诗人对于名利的淡泊,更注重精神的影响和价值。
7. “松牖见初月,花间礼古坛。”
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和历史的敬畏。在松树间欣赏初月,在花间礼拜古坛,这都是对自然和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8. “何处论心怀,世上空漫漫。”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在这个广阔的世界中,何处才是讨论和表达内心的地方?这暗示了诗人对于真实、自由的追求,以及对世界的深深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自由、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和对人生的深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