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挽联

作秀才十年,作外吏十年,作江湖野老三十年,来日无多,于愿已足;
刻圣迹百卷,刻自著百卷,刻耆献类征七百卷,几生修到,其书满家。

现代解析

这首《自挽联》是一位老者回顾自己一生的总结,语言朴实却充满人生智慧。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人生阶段的三部曲
上联用"三个十年"概括了完整人生轨迹:先是寒窗苦读的秀才(约20年),再是宦海浮沉的小官(约10年),最后归隐田园三十年。就像现代人常说的"职场三部曲",作者坦然接受每个阶段,即便晚年清贫也心满意足,这种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特别打动人。

2. 文化传承的执着
下联的"三个刻书"展现了他毕生的文化追求:整理先贤著作、出版个人文集、编纂地方文献,相当于现代人做学术研究、写书、编地方志。最难得的是他编撰七百卷地方文献,这种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就像今天那些默默守护非遗文化的老人。

3. 圆满人生的密码
结尾两句道出人生真谛:前半生积累("几生修到"),换来精神富足("其书满家")。这提醒我们衡量成功不该只看物质,像作者这样用一辈子做自己喜欢的事,留下精神财富,才是真正的圆满。就像现在很多退休老人写回忆录、整理家族历史,都是同样的情怀。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回首一生无憾事"的平和,没有炫耀成就,只是淡淡地说"于愿已足"。这种历经沧桑后的从容,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有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