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翘见示祷雨歌即日大雨用均志喜(癸酉(清同治十二年,一八七三年,三十岁))

天子赤子关怀抱,旱魃偶然当其道。
君作歌章情吁天,天心那得不诞保。
忽于同日同候时,黑云翻墨出林表。
狂飙四起吹满楼,对面层峦封被早。
奔雷掣电杂两间,金铁鏦铮鸣多少。
直泻洪涛势倾盆,珠玑齐跳入池沼。
闻说西天法雨来(官绅迎祷观音大士。),碧海银河讶倾倒。
骑神龙兮神哉身,隐约云雾露鳞爪。
稻田千亩兴勃然,大气盘空何夭矫。
此时兀坐有真吾,壁破水浸已环绕。
湿尽床灶不足忧,喜与斯民共温饱。
穷巷藉得免追呼,茅檐或能欢父老。
祷雨歌后喜雨歌,从此十雨五风便是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展现了作者与百姓同呼吸共命运的赤子之心。全诗分三个层次:

1. 旱情与祈雨(开头到"天心那得不诞保") 用大白话说就是:皇帝心系百姓,但旱灾挡道。朋友写了首求雨的诗感动上天,老天果然开眼了。这里把旱灾比作"旱魃"(传说中的旱鬼),说祈雨诗直接打动了老天爷。

2. 暴雨来临的壮观景象("忽于同日同候时"到"大气盘空何夭矫") 这段描写特别生动:乌云像打翻的墨汁,狂风把山都吹模糊了。雷声像金属碰撞叮当响,雨点像珍珠乱蹦进池塘。听说这是观音菩萨带来的雨(当时官员们拜观音求雨),雨大得就像银河决堤。最后说这场雨让千亩稻田复活,天地间充满生机。

3. 与民同乐的胸怀("此时兀坐有真吾"到最后) 作者说虽然家里被雨水泡了,床灶都湿了也不在乎,因为百姓能吃饱饭更让他高兴。想到穷人们不用被催租,老人们在茅屋下开心,他就把"祈雨歌"改成"喜雨歌",祈祷以后年年风调雨顺。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画面感极强:把暴雨写得像在眼前发生,用了"墨汁""珍珠""银河"等比喻 - 情感真挚:宁愿自己家被淹,也先想着百姓温饱 - 语言活泼:既有"金铁鏦铮"这样的拟声词,也有"骑神龙"这种浪漫想象 - 接地气:写的是求雨这种民生大事,不是风花雪月

本质上,这是首充满人情味的"天气预报",记录了一场及时雨带来的集体欢欣,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民生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