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吏部公邀泛西湖观荷明日寄作令与嘉则叙父追和

吏部元耽饮,良辰尊俎携。
分明在湖上,记得似耶溪。
别浦红裙桨,垂杨白马堤。
茫茫荷叶路,共水入天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西湖赏荷的雅集,充满了夏日闲适的意境。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感受:

1. 人物与场景
开头说"吏部大人"(丰吏部)本就爱喝酒,特意选了好天气带大家游湖。这里的"尊俎"指酒具,暗示这是一场文人聚会。后文提到"红裙桨"和"白马堤",分别代指划船的姑娘和堤岸风光,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2. 虚实结合的写法
诗人说眼前的西湖美景,让他恍惚觉得像在绍兴的若耶溪("耶溪")。这种联想既赞美了西湖,又给景色增添了文化韵味。后文"共水入天西"的描写,把荷叶蔓延的景象与天水相接的辽阔感融为一体。

3. 动静相宜的构图
诗中"红裙划桨"是动态细节,"垂杨白马堤"是静态风景,而"茫茫荷叶路"则用荷叶的绵延营造出视觉纵深感。这种写法让画面既有局部特写,又有宏大背景。

4. 隐藏的情感
虽然表面写游玩,但"别浦"(分别的码头)和"明日寄作"暗示这是临别前的聚会。最后天水茫茫的景色,透露出诗人对欢聚时光的留恋。

全诗就像一组镜头:先拍主人备酒,再拍湖光山色,接着特写划船女子和白堤杨柳,最后拉远镜头展现荷叶连天的远景。通过这场夏日游湖,我们能看到明代文人雅集的生活情趣,以及他们对自然美景的诗意捕捉。

徐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