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桂花的诗,作者是用桂花的美丽形象来歌颂人间美好的生活。诗中不仅赞美了桂花的香气,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第一句:“嫦娥屑玉酝旃檀,乞与人间秋后看。”这里用了嫦娥这个神话人物来引出桂花。嫦娥削玉酿香,把最好的东西留给人间。这里把桂花形容为“玉酝旃檀”,意味着桂花的香气浓郁而独特。诗人用这样的词句表达了对桂花的赞美和欣赏。
第二句:“已向水边吟月晓,却来花下立更残。”这里描述了诗人欣赏桂花的情景。在清晨的月光下,诗人来到水边欣赏桂花,一直停留到花下直到更深夜残。这表明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留恋之情。
第三句:“西风把酒休催菊,”西风代表着秋天的气息,诗人在此表示尽管西风凛冽,但他仍然举杯畅饮,不愿错过欣赏桂花的机会。同时,“休催菊”也暗示了诗人不愿让其他事物打扰他对桂花的欣赏。
第四句:“南国行歌不赋兰。”这里提到南国的行歌和兰花,但诗人并不直接赞美兰花,而是强调他对桂花的喜爱。这表明诗人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喜欢与众不同的东西。
第五句:“何必秾香千万斛,”这里“秾香”指的是浓郁的香气,“千万斛”表示数量极多。诗人表示不需要那么多的香气,因为桂花的香气已经足够让人陶醉。这是对桂花独特魅力的肯定。
第六句:“鼻端须此百忧宽。”这里表示闻到桂花的香气,就能让人忘却百忧,心情变得轻松愉悦。这是对桂花治愈力量的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桂花的美丽形象和香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情感表达。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桂花的魅力。
史浩
史浩(1106年—1194年),字直翁,号真隐。明州鄞县人,南宋政治家、词人。高宗绍兴十五年(1144年)进士,由温州教授除太学正,升为国子博士。他向宋高宗建议立太子,以此受知于朝廷,绍兴三十二年,宋孝宗即位,授参知政事。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淳熙十年,除太保致仕,封魏国公。宋光宗御极,进太师。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宋宁宗登基,赐谥文惠。嘉定十四年,以子史弥远贵,追封越王,改谥忠定,配享孝宗庙庭。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