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朋友许巡按来访时的回赠之作,其中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以及友情的赞美之情。
第一句“多少风花滥此亭”,诗人用“风花”的意象来比喻春天的美景,这里说的“滥”是指丰富而繁盛的样子。意思是亭子里聚集了很多春天的美景,这里既有从远处吹来的春风,也有飘落的花瓣,让人感到十分惬意。
第二句“白云流水正泠泠”,进一步描写了周围的自然景色。白云缓缓飘过,流水清澈地流淌,这一切都是那样地宁静美好。这里的“泠泠”形容的是水声清脆悦耳,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欣赏。
第三句“大观肯把蓬莱意,打作西山一片青”,这里诗人引用了蓬莱仙山的典故,蓬莱被认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说的“大观”指的是这美好的景色。诗人表示,即使仙境蓬莱也难以与眼前的美景相提并论,这里的“打作”意为“变成”,“一片青”则是指西山一片郁郁葱葱的绿色。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眼前的美景比想象中的仙境还要美,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亭中美景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致的赞美,同时也通过与仙境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眼前友人来访的喜悦之情和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