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州行
欹枕忽闻蔡州角,过眼如闪元和旗。
忆昔文城夜出甲,监军涕泣大校疑。
雪片若掌湿弓剑,传呼问是洄曲儿。
功成櫜鞬拜道左,绯衣建节导两麾。
迎门妇子笑相语,巷犬不吠鸡在埘。
天中之山地非远,蘖牙百岁生貙罴。
亦知赐牛尽赤子,谁令跃马骄王师。
古来治民若琴瑟,弦声缓促惟所施。
哀乐须臾视覆掌,治世岂必皆轩羲。
至今孤城乱后在,鹑衣谁子歌百罹。
浮云黯郭孤书啸,颓垣漏屋侵蒿藜。
逆旅客过起哀柝,旧畦人归见旅葵。
勋名世往终寂寞,文章大笔空留垂。
君不见荒草已没丞相庙,后人重刻从事碑。
现代解析
这首诗《蔡州行》以蔡州城为背景,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了战乱前后的沧桑变化,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
开篇写景:夕阳西下,城头的矮墙半隐半现,斜阳映照在悬瓠池上。诗人躺在枕上忽然听到蔡州的号角声,眼前仿佛闪过元和年间的战旗。这里用落日和号角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回忆往事:诗中提到"文城夜出甲",指的是历史上李愬雪夜袭蔡州的著名战役。当时监军哭泣,大校犹豫,但最终成功突袭。"雪片若掌湿弓剑"生动描绘了雪夜行军的艰苦,"传呼问是洄曲儿"则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这段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战争的紧张与胜利的欢欣。
战后景象:胜利后,将士们放下武器拜谢,官员们穿着红衣引导队伍。百姓们笑着迎接,连巷子里的狗都不叫,鸡也安静地待在窝里。这里用生动的细节描绘了和平安定的生活场景,与前面的战争形成鲜明对比。
现实感慨:诗人笔锋一转,指出虽然这里离天中山不远,但百年间又生出了凶猛的野兽(暗指新的动乱)。虽然朝廷给百姓赏赐耕牛,但谁让军队骄纵扰民呢?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和平难以持久的惋惜和对军队扰民的不满。
哲理思考:诗人认为治理百姓就像弹琴,要根据情况调整弦的松紧。世间的哀乐变化就在转瞬之间,治世不一定都要像上古圣王那样完美。这些思考体现了诗人对治国之道的深刻认识。
现实惨状:如今的蔡州城战乱过后,衣衫褴褛的人们唱着悲歌,浮云笼罩城郭,颓垣断壁间长满野草。过往的旅客听到哀伤的更声,归来的农人看到野生的葵菜。这些描写生动展现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
结尾感慨:功名终将消逝,只有文章能够流传。诗人以荒草淹没丞相庙、后人重刻石碑作结,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暗示一切荣华富贵终将化为尘土,唯有文字能够长存。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让历史场景跃然纸上
2. 运用对比手法,突出战乱前后的巨大变化
3. 在叙事中融入哲理思考,提升了诗歌的深度
4. 语言形象生动,如"雪片若掌""巷犬不吠"等描写极具画面感
5. 结尾的感慨引发读者对历史、人生的思考
诗人通过个人视角观察蔡州城的变迁,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以及对历史兴衰的深刻认识,使得这首诗既有历史厚重感,又充满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