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季源之婺州因简范经历(明刻本注:季源,名洪,号竹初。)

为山不愿高,为水不愿深。
水深蛟龙集,山高虎豹蹲。
我有避人法,终日衣冠林。
煌煌钱塘城,游尘昼为阴。
岂无青云交,难在相知心。
岂弟袁大夫,寒窗理闲琴。
峻坂为(明刻本作万)牛力,炎天九秋襟。
胶漆四十年,龆龀以至今。
天欲饥饿我,使子无黄金。
劝仕拙不谐,驱耕弱难任。
低回向谁门,后生气骎骎。
今晨积潦霁,乌乌有好音。
约我共行役,东平步嵚嵚。
皎皎婺女精,瀰瀰双溪浔。
台有白马生,风棱共萧森。
文林惜妄动,动必向所钦。
吾评古毛义,志行近骞参。
公府许辟召,屈身非禄淫。
斯人我知旧,长髯善𠱐(四库本作吴)吟。
穴蚁梦离合,风花命浮沉。
往者纳千贽,终然遗一簪。
欲行又不得,出门失前禽。
子往再拜问,何由振聋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戴表元写给朋友袁季源(袁洪)的送别诗,表达了对官场现实的厌倦和对真挚友情的珍视。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的处世哲学(前8句) 诗人用"山高水深"比喻官场险恶——山太高会招来虎豹,水太深会聚集蛟龙,暗示高位容易惹祸。他选择"避人法",像隐士一样穿着整齐却远离尘嚣。钱塘城虽然繁华,但充满虚伪("游尘蔽日"),很难找到真心朋友。

2. 珍贵的友情("岂弟袁大夫"至"龆龀以至今") 用"寒窗弹琴"描绘袁洪淡泊的形象,说他们的友谊像老牛爬陡坡般踏实,像炎夏中的秋风般清爽。四十年的交情从童年延续至今,即使现在大家都穷困("天欲饥饿我"),这份情谊依然不变。

3. 现实的困境("劝仕拙不谐"至"出门失前禽") 诗人自嘲不擅长做官,种田又没力气,在年轻人积极求仕的对比下显得格格不入。虽然天气转晴、乌鸦报喜(象征袁洪得到任职机会),但诗人内心依然矛盾——就像古人毛义为养母做官一样,袁洪这次任职可能也只是权宜之计。

4. 最后的嘱托(末8句) 让袁洪代问婺州的白马生(范经历)好,提醒他要谨慎行事。用"蚂蚁的梦""风中花朵"比喻人生无常,暗示他们曾努力求仕却总差最后一步("遗一簪")。结尾的"振聋喑"既是希望袁洪能施展抱负,也暗含对官场腐败的不满。

全诗的魅力在于: - 用虎豹蛟龙等生动比喻,把官场危险可视化 - "炎天九秋襟"这样反差大的比喻,突出友情的珍贵 - 不直接批评时政,而是通过自身遭遇折射社会问题 - 在送别中融入对人生选择的思考,既有无奈又有坚守

诗人像唠家常一样,把中年人的不得志、对友情的依赖、对现实的清醒认知娓娓道来,让现代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明知世界黑暗,仍珍惜光明"的复杂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