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福源寺罗汉松

福源建自梁大同,创寺之年植此松。历千余载寺再废,此树不改青葱茏。

大二十围高难度,攫拿天际如虬龙。石根铁干苔斑驳,狂风摇动声铮鏦。

夜然长明镫,晨撞万石钟。声光震耀生灵怪,柯叶常有白云封。

水车之役大木尽,斧斤欲加鬼不容。天王柏,上方松,昔年来游有题咏,何况此树六朝之遗踪。

松之名者,今有报国古岱宗。彼以神京名岳显,此独晦匿于震泽之滨缥缈峰。

大材僻处自矜贵,赏玩不辱于凡庸。大抵植物有如此,人生何必皆遭逢。

嗟哉人生何必皆遭逢。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福源寺里一棵古老的罗汉松,借树喻人,表达了对坚韧品格和独特价值的赞美。

全诗分为三部分: 1. 先写松树的历史(寺庙建于梁朝时就种下它,经历千年寺庙多次荒废,松树依然青翠茂盛) 2. 再写松树的雄姿(树干粗得要20人合抱,树根像铁一样坚硬,树冠像龙一样伸向天空,风吹过会发出金属般的声响) 3. 最后借树说理(虽然这棵古松不如京城名松有名,但正因生长在偏僻的太湖边,反而保全了自己,暗示人才不一定非要追求世俗成功)

最打动人的是结尾的感悟:就像这棵松树一样,真正珍贵的东西往往藏在不起眼的地方,保持独特性比追逐世俗认可更重要。诗人用"大材僻处自矜贵"这句话点明主旨——有价值的生命不必非要遇到赏识的人,保持本色就是尊严。

诗中用"夜燃长明灯,晨撞万石钟"的寺庙景象,与"斧斤欲加鬼不容"的传说,给古松增添了神秘色彩。最后用京城名松作对比,更突出了这棵太湖边古松"低调但珍贵"的特质。

归庄

归庄(1613~1673),明末清初书画家、文学家。一名祚明,字尔礼,又字玄恭,号恒轩,又自号归藏、归来乎、悬弓、园公、鏖鏊钜山人、逸群公子等,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散文家归有光曾孙,书画篆刻家归昌世季子,明末诸生,与顾炎武相友善,有“归奇顾怪”之称,顺治二年在昆山起兵抗清,事败亡命,善草书、画竹,文章胎息深厚,诗多奇气。有《玄弓》、《恒轩》、传世者名《归玄恭文钞》、《归玄恭遗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