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暮春时节思念故乡的复杂心情。
前两句"三月春光欲暮时,故园回首意兼悲"点明了时间背景——三月的春天即将结束,诗人回望故乡,心中充满悲伤。这里用"欲暮"既指春天将尽,也暗含人生迟暮的感慨。
后两句"道傍杨柳心枯尽,犹有青青到远枝"运用了巧妙的比喻:路边的杨柳看似已经枯死,但远处的枝条却依然青翠。这实际上是在说诗人自己——表面看似心灰意冷(心枯尽),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依然鲜活(犹有青青)。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用暮春景象烘托思乡之情,情景交融
2. 通过杨柳的对比,生动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理状态
3. "心枯尽"与"青青"的强烈对比,突出了虽然历经沧桑,但对故乡的深情始终未变
诗人用简单常见的景物(杨柳),表达出了深沉复杂的情感,让读者能感受到那种既悲伤又带着希望的复杂心境。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