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名为"藤簟"的精致凉席,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它的清凉与舒适。
前四句写凉席的来历和外观:这件珍贵的凉席来自江夏(今武汉一带),表面有着细密的纹路,就像丝绸上的花纹。展开时让人联想到剡溪清澈的流水,卷起来时又像山间缭绕的云朵。这里用"剡溪水"和"垄山云"两个自然意象,既写出凉席的清凉感,又赋予它山水般的美感。
后四句写凉席的功效:不需要扇子就能消除汗珠,不是秋天也能驱散闷热。最后两句特别有趣:有了这么舒服的凉席,何必还要种竹子纳凉呢?躺在上面就像睡在湘江边一样凉快。这里用"湘濆"(湘江水边)作比,再次强调凉席带来的极致清凉体验。
全诗最妙的是把一件普通日用品写得如此富有诗意,通过一连串清新自然的比喻,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凉席的触感和降温效果。诗人没有直接说"这个凉席很好",而是用"不扇销珠汗"、"宛似卧湘濆"这样生动的画面,让读者自己体会到凉席的妙处,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黄省曾
(1490—1540)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