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金陵(今南京)为家中长辈(宣州府君)办丧事时的悲痛心情。
第一句"百年难尽此身悲":意思是说即使活到一百岁,也难以承受这种失去亲人的悲痛。用"百年"夸张地表达悲痛之深。
第二句"眼入春风祗涕洟":虽然春风拂面,本该是令人愉悦的季节,但作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泪水(涕洟指眼泪鼻涕)。用美好的春景反衬内心的哀伤。
第三句"花发鸟啼皆有思":盛开的花朵和啼叫的鸟儿都勾起了对逝者的思念。这里用自然景物寄托哀思。
最后一句"忍寻棠棣鹡鸰诗":棠棣和鹡鸰都是象征兄弟情谊的典故,作者说"不忍寻找"这类诗篇,其实是委婉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因为看到这些会更伤心。
全诗通过春天生机勃勃的景物(春风、花开、鸟鸣)与丧亲之痛形成强烈对比,用看似平静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哀思。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美好春光里独自悲伤"的孤独感,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作者失去亲人后,看什么都会想起逝者的心境。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