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风景画,语言清新自然,读起来就像在看一幅水墨画。
前两句"流水垂杨夹岸生,龙池风景倍凄清"写的是近景: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两岸垂柳依依,龙池一带的景色显得格外清幽。这里的"凄清"不是悲伤的意思,而是形容环境清幽宁静的美。
后两句"秣陵关外山无数,翠髻青螺一带明"把视线拉远:南京城外的群山连绵起伏,远远望去,就像女子盘起的发髻和青色的螺壳,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诗人用"翠髻"、"青螺"这样生动的比喻,把静止的山写得活灵活现。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作画,先画近处的水和柳,再画远处的山,由近及远,层次分明。诗人用简单的语言,把江南的柔美山水写得清新脱俗,让人读着读着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宁静美好的自然风光。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