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看似简单却充满深意的场景:一位官员(五马代指高官)特意绕路南行,只为欣赏枝头的花朵。然而等他到来时,花儿早已被莺鸟啄食、蝴蝶戏弄,残红凋零。最耐人寻味的是末句——深闺中的女子根本不知道这一切的发生。
诗人用三层对比构建出人生的无奈: 1. 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官员兴冲冲来看花,却只看到残败景象,像极了生活中满怀期待却扑空的时刻。 2. 热闹与孤独的反差:外界有莺蝶嬉戏的热闹,深闺却只有寂静无人知的冷清,暗示着人世间的悲欢并不相通。 3. 主动与被动的对照:官员主动寻花却错过花期,深闺女子被动等待却连消息都无从知晓,展现命运弄人的无常。
最打动人的是藏在字里行间的追问:我们是否也常像那深闺中人,对生命中重要的消逝浑然不觉?又是否像寻花的官员,执着追逐时才发现早已物是人非?诗人用凋零的花朵作喻,提醒我们美好易逝,而人间的错过与孤独,往往静默如深闺的尘埃。
杨凝
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