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郡傅丈载酒幞被过熹于九日山夜泛小舟弄月剧饮二首 其二

谁知方外客,亦爱酒中仙。
共踏空林月,来寻野渡船。
醉醒非各趣,心迹两忘缘。
江海情何限,秋生(考异:一作来)蓬鬓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超脱世俗的隐士与友人月夜泛舟、饮酒畅谈的闲适画面。

前两句"谁知方外客,亦爱酒中仙"用大白话说:谁能想到这个隐居世外的高人,原来也是个爱喝酒的性情中人。这里用"酒中仙"的比喻,把爱酒之人写得潇洒自在。

中间四句像放电影一样展现画面:他们踩着月光穿过树林,找到野渡口的小船。喝醉或清醒都不重要,主客都放下了世俗身份,心灵相通。这里的"心迹两忘缘"写得特别妙,意思是喝酒时完全抛开了社会身份,纯粹以真性情相交。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现在能纵情江海,但看到秋风吹动斑白的鬓发,还是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淡淡感伤。这种情绪转折很自然,从畅快饮酒突然意识到年华老去,让整首诗更有深度。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把文人雅聚写得生动有趣,不故作高深
2. "醉醒非各趣"这种生活智慧很接地气
3. 结尾的时光感叹让人共鸣
4. 语言流畅自然,像在听朋友讲故事

这种诗好就好在既有文人雅趣,又不掉书袋,普通人读着也能感受到那份月下饮酒的快乐和人生感慨。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