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写给两位姓杨的官员朋友的,主题是赞美友情和暮春美景。全诗用轻松愉快的语气,展现了三位好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首联"龙节对持真可爱,雁行相接更堪誇"用官员的仪仗队和雁阵作比喻,说两位杨尚书像并排举着仪仗的使者一样可爱,又像整齐飞行的雁群一样值得夸赞。这里既赞美了朋友的官仪风范,又暗示他们志同道合。
颔联"两川风景同三月,千里江山属一家"是说虽然两位朋友分别掌管东川和西川,但三月的风景同样美丽,千里江山就像属于同一个大家庭。这里既写景又抒情,表达虽然分隔两地,但心意相通。
颈联"鲁卫定知连气色,潘杨亦觉有光华"用了历史典故:鲁国和卫国是兄弟之国,潘岳和杨肇是历史上有名的亲家。白居易说自己和两位杨尚书也是姻亲关系,彼此意气相投,相处时都觉得对方光彩照人。
尾联"应怜洛下分司伴,冷宴闲游老看花"是幽默的自嘲:你们两位在四川风光无限,可怜我在洛阳当个闲官,只能冷冷清清地赏花游玩。表面是抱怨,实则透露出对朋友的真挚思念。
全诗语言平实自然,用日常景物和历史典故巧妙抒情,展现了白居易晚年淡泊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情的珍视。最动人的是那种老朋友之间既互相欣赏又随意调侃的亲密感,让读者也能感受到这份温暖的友谊。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