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杂咏七首(为盛程斋赋) 其三 万柳塘

千条万条黄,垂柳复垂杨。
连云难辨色,荫月不留光。
幸不当岐路,别离那复伤。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万柳塘边柳树成荫的生动画面,语言平实却充满意境美。

前两句"千条万条黄,垂柳复垂杨"用重复的句式,像镜头扫过一样展现柳枝密集交错的景象。"黄"字点明这是春天新柳初发的嫩黄色,充满生机。

中间两句"连云难辨色,荫月不留光"用夸张手法写柳树之茂密——树冠与云彩连成一片分不清颜色,树荫浓密到连月光都透不下来。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让画面既真实又梦幻。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从写景过渡到抒情:幸好这些柳树不在送别的岔路口,否则看到它们难免让人触景生情。这里化用了古人折柳送别的典故,却反其道而行,用"幸不当岐路"的庆幸语气,反而更凸显出柳树在传统文化中与离愁的紧密关联。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小品,先用工笔细描柳树形态,再用写意笔法渲染氛围,最后以巧妙用典收尾,短短六句就完成了从视觉到情感的完整表达。最妙的是表面写柳,实则通过柳树寄托了人对离别情绪的复杂感受,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