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题辞 其十一

世远人亡,经残教弛。
蒙养弗端,长益浮靡。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就是在感叹时代变迁带来的教育危机。

前两句说"世道变了,古人都不在了,经典被破坏,教育也荒废了"——就像我们现在说"传统文化断层了"。后两句更尖锐,指出"小时候不好好教,长大了就越来越浮躁",这简直像在说今天的教育问题:基础教育不扎实,年轻人就容易变得华而不实。

全诗短短16个字,却像一面照妖镜,既照出古代社会的问题,又神奇地预言了现代教育的困境。最厉害的是,诗人没说教,只是把"原因"和"结果"像拼积木一样摆出来,让读者自己品出其中关联。这种用简单画面讲深刻道理的手法,就像现在朋友圈里转发的高明段子,让人一看就懂,细想又觉得特别扎心。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