瘗骡
灵蠢虽异性,造化本同理。
乘气各有生,茫茫竟何恃?
一朝生气尽,形骸共当委。
有骡在中厩,买自西山市。
家贫不食粟,瘦骨崚嶒起。
前月燕南行,病侄羁千里。
雨雪哉奔驰,早夜恣鞭捶。
游子竟不还,罢骡亦归死。
敝帷适相资,畚锸老省视。
逮物岂能仁,中情自难已。
念彼跋涉力,瘗之北园里。
园中鸟雀喧,寒林薄短晷。
物生宁罔觉,嗟人乃如此。
乘气各有生,茫茫竟何恃?
一朝生气尽,形骸共当委。
有骡在中厩,买自西山市。
家贫不食粟,瘦骨崚嶒起。
前月燕南行,病侄羁千里。
雨雪哉奔驰,早夜恣鞭捶。
游子竟不还,罢骡亦归死。
敝帷适相资,畚锸老省视。
逮物岂能仁,中情自难已。
念彼跋涉力,瘗之北园里。
园中鸟雀喧,寒林薄短晷。
物生宁罔觉,嗟人乃如此。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普通人埋葬自家骡子的故事,通过这件小事表达了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全诗分为三部分:
1. 开头先讲大道理:所有生命本质上都一样,无论聪明还是愚笨,最终都逃不过死亡。这里用"造化本同理"点明主旨。
2. 中间详细讲骡子的故事:这头瘦弱的骡子辛苦工作,主人家穷得连粮食都喂不起。前个月还拖着病体冒雨雪赶路去接生病的孩子,结果孩子没救回来,骡子也累死了。这些细节描写特别打动人,比如"瘦骨崚嶒起"写骡子瘦得骨头都突出来,"恣鞭捶"写它被鞭打赶路的惨状。
3. 最后写埋葬骡子:主人用破布裹着它,亲自拿着铲子把它埋在北园。看着园中鸟雀喧闹、夕阳西下,突然感慨:动物可能不懂生死,但人却会为生命消逝而伤感。这里"嗟人乃如此"的感叹特别深刻。
这首诗好在哪里:
- 用日常小事讲生命大道理,不空洞
- 对骡子的描写具体生动,让人真切感受到它的苦难
- 主仆之情很感人,虽然穷但依然郑重埋葬骡子
- 结尾的感悟自然深刻,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简单说,这就是一首通过埋葬劳动骡子,表达对普通生命尊重的感人诗篇。作者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善待和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