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山城景象,充满宁静与孤寂的美感。
前两句写夕阳余晖照亮寒冷的峡谷,整座江城笼罩在青翠的山色中。"开"字用得巧妙,仿佛阳光突然撕开峡谷的昏暗。接着用"明霞飞不落"形容晚霞凝固在空中,而"独鸟去还归"则通过一只独自往返的飞鸟,暗示诗人的孤独心境。
中间两句突然转入人间烟火。远处传来号角声,高楼上还有人晾晒衣物,这些日常细节让画面顿时生动起来。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山中人家因惧怕老虎而早早关闭柴门,既点明山野环境的险恶,也暗喻乱世中人人都紧闭心门的现实。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壮阔的自然景观,到孤独的飞鸟特写,再到市井生活片段,最后以家家闭户的静默画面收尾。诗人通过细腻观察,把黄昏时分的静谧与动荡时局的隐忧完美融合,让读者在美景中感受到一丝不安。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