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楼落成和林书记韵

乐郊从昔推南州,今控西鄙犹心喉。
碧虚境界富登览,前贤故址存风流。
斯楼枕江屹雉堞,俯瞰寒碧潜蟠虬。
夕佳朝爽在几席,岸巾拄笏供遨头。
迩年胡雏⑴肆狙伺,南北不间⑵风马牛。
经营墉壑备亭障,旗鼓欢亮雄谯楼。
岿然东壁乃头角,适与壤会将谁修。
斯何时也事斯役,或者食肉非良谋。
缅怀昨梦阅十载,不谓白首重来游。
虽然左腹證日急,类舍剑栈窥江油。
视兹罅漏弗补葺,毋乃閒暇忘绸缪。
梓人馀力建重屋,吾意正岂舒吾眸。
三湘百粤类砥柱,金城额额江浮浮。
黄茅薰炙鸢堕水,不费矢镞空群酋。
畴其载笔纪崖右,落成且也陈觥筹。
筑惟甲戌继费誓,城沂亦仿书春秋。
吾皇神武光四表,自此丑类岂复能虔刘。
佳哉此诗幕中彦,孤凰一鸣惊群啾。
带篸梅雪久绝响,眼前有景君兼收。
谩搜枯腹欲貂续,祗觉颜汗包骍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为庆祝湘南楼落成而写的和韵诗(即按照别人原诗的韵脚来创作的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理解:

1. 背景与主题 诗人通过描写湘南楼的地理位置(南州要地、俯瞰江景)和军事意义(防御外敌的城楼),表达了对国家边防的关切。诗中提到"迩年胡雏肆狙伺"(近年外敌频繁侵扰),说明修建城楼是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展现保家卫国的决心。

2. 结构脉络 - 前半部分写景:用"碧虚境界"(蓝天碧水)、"蟠虬"(盘龙般的江水)等意象展现湘南楼的壮丽,说这里既能欣赏美景("夕佳朝爽"),又能像古代名士一样潇洒观景("岸巾拄笏"是文人雅士的造型)。 - 中间转折:突然提到边防危机,说城楼修建是必要的防御工事("经营墉壑备亭障"),暗含"居安思危"的深意。 - 后半部分抒情:通过"吾皇神武"等句歌颂国家实力,最后用"孤凤一鸣"自谦,表示自己虽才疏学浅("搜枯腹"指绞尽脑汁),仍愿为这盛事写诗纪念。

3. 艺术特色 - 对比手法:将秀丽江景("寒碧潜蟠虬")与战争阴影("胡雏肆狙伺")对照,突出和平的珍贵。 - 用典自然:如"带篸梅雪"暗含对前辈诗人的致敬,"筑惟甲戌"借用《春秋》记载筑城的典故,让历史与现实呼应。 - 语言张力:既有"黄茅薰炙鸢堕水"(战火熏烤、飞鸟坠江)的惨烈画面,又有"陈觥筹"(举杯庆祝)的欢快场景,体现复杂情感。

4. 核心思想 诗人通过一座城楼的修建,传递了三层深意: - 风景之美:湘南楼是观景胜地 - 防御之重:它是保境安民的屏障 - 文化之承:修建城楼如同书写历史,彰显文明延续的力量

全诗在庆贺中暗含忧患意识,在写景时不忘家国情怀,这种"小楼阁大格局"的写法,让普通建筑有了深厚的历史厚重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