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堂归隐为大觉住持渶性源澜性海赋

相携无著与天亲,卓锡诛茅遂隐沦。世外不生尘土梦,山中共息水云身。

烟霞閒伴初归客,猿鹤欢迎旧主人。悟得真空诸念寂,草堂风月倍清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僧归隐山林、远离尘嚣的宁静生活,充满了禅意和自然之美。

前两句写高僧带着超脱世俗的心态("无著"指不执着),像仙人插下锡杖、割草建屋一样在山中隐居。"卓锡诛茅"用动作细节生动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开始。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把"世外"和"山中"、"尘土梦"和"水云身"对照,突出山居的清静。特别巧妙的是把烟霞、猿鹤拟人化,说烟霞悠闲地陪伴新来的隐士,猿鹤欢喜地迎接回归的主人,让整个山林都充满人情味。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当人悟透"真空"(佛教指超越形相的真理)时,所有杂念都会沉寂,这时连草堂的清风明月都显得格外清新。这里把抽象的禅理转化为可感的自然景象,让人直观体会到心灵清净后的美好。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锡杖"、"茅屋"、"烟霞"、"猿鹤"等意象勾勒出淡雅的隐居图景,把修行悟道这种抽象体验,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山中日常,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远离喧嚣的宁静与通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