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庐山瀑布图
庐山瀑布天下闻,白河倒泻千丈云。长风吼石吹不断,一洗浩劫消尘氛。
我昔浔阳看五老,探湫直上青龙澳。六月飞涛喷雨来,洒作冰花满晴昊。
是时谪仙邀我锦叠屏,山瓢共酌夸中水霝。冷光直疑山骨裂,清味不作蛟涎腥。
尔来漫游身已倦,归老芝岩寄淮甸。枕流三峡杳莫期,高寒每向图中见。
可怜问津之子徒纷纭,高深谁得穷真源。大千溟渤敛一滴,污潢绝港焉足论。
我知山中有泉无若此,便欲临渊弄清泚。是非不到烟萝关,两耳尘空何必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同时融入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充满豪迈与超脱的情怀。
第一部分:庐山瀑布的震撼(前四句) 开篇直接点出庐山瀑布的名气,用"白河倒泻千丈云"形容瀑布像银河倾泻而下,水雾如云般升腾。"长风吼石"的描写让人仿佛听到狂风在岩石间呼啸,而瀑布的水流却能冲破狂风的阻碍,展现出自然力量的对抗。最后一句"一洗浩劫消尘氛"将瀑布比作能洗净世间灾难的神水,营造出净化心灵的意境。
第二部分:回忆往昔游历(中间八句) 作者回忆起年轻时在庐山探险的经历:爬上五老峰,探寻青龙澳的深潭。用"六月飞涛喷雨来"生动再现夏日瀑布水花飞溅如雨的景象,"冰花满晴昊"的比喻既写出水花的晶莹剔透,又反衬出晴空的明朗。接着引入与友人(谪仙指李白)共饮山泉的雅事,"山瓢共酌"的场景充满隐逸之趣,用"冷光直疑山骨裂"夸张地表现泉水的清冽透骨。
第三部分:人生感悟(剩余部分) 转入现实,作者感叹如今年老体衰,只能通过画作神游三峡美景。笔锋一转,讽刺那些盲目追寻真理(问津之子)却不得要领的人,用"大千溟渤敛一滴"的哲理说明真理就像大海取一瓢水那样难以穷尽。最后表明超脱态度:与其纠结是非,不如像山泉般保持清澈本心,"两耳尘空何必洗"的反问彰显出看破红尘的智慧。
全诗通过"实景-回忆-哲理"三层结构,将自然奇观与人生思考完美结合。最精彩的是对瀑布动态的刻画,既有"倒泻千丈云"的宏观壮阔,又有"喷雨来""洒冰花"的细节生动。而最后揭示的处世哲学——保持内心如清泉般的纯净,不受世俗纷扰,正是全诗的精神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