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酬转庵
南浦太丘潜少微,非隐非吏嘉遁肥。
转庵相与菊花期,黄雀乃得诗发机。
诗则高矣物甚卑,物惟所遇知音稀。
黄雀幸甚逢斯时,菊因东篱桃左扉。
吟成虽佳不疗饥,黄雀头颅万里飞。
两语如露蒙晨晞,后人往往悟昨非。
转庵识破花拈枝,勘遍诸方漳南归。
爱诗爱字沦肤肌,知我愈觉成相违。
同病亦谓投閒宜,老婆心切一手挥。
长篇险韵铸出之,涉斋自讼识评(自注:去声。)讥。
不待见闻方觉知,覆盆一旦遭赫晖。
平生此段诚大奇,愿言稽首长归依。
为能忍辱偏慈悲,东山久别思蔷薇。
生处放熟非过为,岂须圉圉才见几。
宁受校人当面欺,诗坛受降曾怖威。
床头置易甘成痴,虽匪颜徒窃愿希。
今见菊花更不疑,牵联黄雀为匹妃(自注:作配字。)。
南浦柏梁一字师,转庵拨动关捩危。
琴鼓不鼓无成亏,前言戏解小郎围。
转庵相与菊花期,黄雀乃得诗发机。
诗则高矣物甚卑,物惟所遇知音稀。
黄雀幸甚逢斯时,菊因东篱桃左扉。
吟成虽佳不疗饥,黄雀头颅万里飞。
两语如露蒙晨晞,后人往往悟昨非。
转庵识破花拈枝,勘遍诸方漳南归。
爱诗爱字沦肤肌,知我愈觉成相违。
同病亦谓投閒宜,老婆心切一手挥。
长篇险韵铸出之,涉斋自讼识评(自注:去声。)讥。
不待见闻方觉知,覆盆一旦遭赫晖。
平生此段诚大奇,愿言稽首长归依。
为能忍辱偏慈悲,东山久别思蔷薇。
生处放熟非过为,岂须圉圉才见几。
宁受校人当面欺,诗坛受降曾怖威。
床头置易甘成痴,虽匪颜徒窃愿希。
今见菊花更不疑,牵联黄雀为匹妃(自注:作配字。)。
南浦柏梁一字师,转庵拨动关捩危。
琴鼓不鼓无成亏,前言戏解小郎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与友人"转庵"的唱和之作,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探讨了诗歌创作与人生智慧。全诗可以分成几个有趣的部分:
1. 开篇用"黄雀"和"菊花"两个意象打趣:诗人说虽然我们写的诗很高雅,但写的内容(黄雀)却很普通。就像菊花长在东篱,桃花开在左边门,都是寻常景物,却因遇到知音(转庵)而变得珍贵。
2. 中间部分像朋友间的玩笑话:诗人自嘲写诗不能当饭吃("不疗饥"),又调侃说转庵看透了写诗的套路("识破花拈枝"),就像参透佛法的禅师。两人都爱诗成痴,反而显得与世俗格格不入。
3. 后半段展现文人雅趣:用"床头放易经""琴弹不弹都没关系"等生活化比喻,说明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表面形式。最后把菊花和黄雀说成"绝配",就像找到知音一样美好,幽默中透着温馨。
全诗妙在把严肃的诗歌创作写得生动有趣,像两个老友喝茶聊天:既有"写诗不能当饭吃"的大实话,又有"看透不说透"的智慧,最后落脚在知音难觅的温情上。语言看似随意,实则每个比喻都精心设计(比如用"老婆心切"形容朋友关心),展现了宋代文人既认真写诗又不死板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