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题遗山新乐府校记后(癸巳至庚申(一九五三至一九八零))
记得层楼把卷时,朱研墨审费寻思。
卅年蓬转无穷感,一叶萍飘两鬓丝。
行未已,逝如斯。
晴窗重展意迟迟。
绿杨坊陌知何处,魂断隋堤万万枝。
卅年蓬转无穷感,一叶萍飘两鬓丝。
行未已,逝如斯。
晴窗重展意迟迟。
绿杨坊陌知何处,魂断隋堤万万枝。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一位老学者在整理友人遗作时的感慨之作,充满了时光流逝的沧桑感。
上阕回忆年轻时与友人共同钻研学问的场景。"层楼把卷"描绘两人在高楼专注校勘文稿的画面,"朱研墨审"用红笔批注、反复推敲的细节,展现严谨的治学态度。后两句突然转折:三十年间像蓬草般漂泊辗转,如今已成两鬓斑白的老人,暗示战乱时代知识分子的颠沛流离。
下阕回到现实。"行未已"说整理工作仍在继续,"逝如斯"暗指友人已逝。在明亮窗前重读遗稿时,动作变得迟疑缓慢,透露出物是人非的伤感。最后两句最动人:当年一起走过杨柳成荫的街巷如今何在?那隋堤千万条柳枝,每一条都让人心碎。这里用"隋堤柳"这个经典意象,既指具体地点,又象征绵长不绝的思念。
全词妙在将学术工作与人生际遇紧密结合,校勘红笔与斑白鬓发形成色彩对照,年轻时的严谨治学与晚年的孤独追忆构成时间张力,最终落在杨柳意象上,让专业性的校勘工作升华为永恒的情感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