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濂村新辟书屋名曰萍庐中秋后二日招同人宴集分韵得明字

名园十年别(乙亥夏与濂村共醉高阳相国园亭),蜀道万里行。
自尔好会稀,转头岁峥嵘。
闻君昨报最,还装及秋晴。
相公顾之喜,东阁客已盈。
吾老不晓事,颓然厕群英。
开筵亦见招,谓是门下生。
坐我三间庐,酌以一角觥。
为言聚散地,远近岂有程。
点池忽西东,浮海或合并。
所以颜此室,而取萍为名。
吾意殊不尔,劝君还细倾。
君才本谪仙,偶然去瑶京。
玉堂手种树,再到阴已成。
况复芝兰阶,连枝合田荆(谓潜斋学士)。
胡为不自广,猥作诗人鸣。
如余乃萍耳,一叶漂大瀛。
举头望秋空,云月递微明。
后期难预必,得句且再𢋫。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述陈濂村新建书屋并邀请朋友宴会的诗。让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

1. “名园十年别,蜀道万里行。”:诗人与濂村十年未见,这十年里,诗人经历了蜀地的长途跋涉。这里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广阔,暗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和长时间的分离。

2. “自尔好会稀,转头岁峥嵘。”:尽管长时间未见,但重逢的时刻仍然觉得美好。转眼间,时光已经流逝,岁月如梭。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

3. “闻君昨报最,还装及秋晴。”:听说友人最近有所成就,于是在秋高气爽之时准备回访。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成就的喜悦和对回访的期待。

4. “相公顾之喜,东阁客已盈。”:友人的身份显赫,他的归来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喜悦。这里描绘了友人回归的热闹场景。

5. “吾老不晓事,颓然厕群英。”:诗人自称年老不懂世事,但仍然愿意与一群英才共处。这里表达了诗人的谦虚和对友人的尊重。

6. “开筵亦见招,谓是门下生。”:诗人被邀请参加宴会,感觉自己像是友人的学生。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感激和对友情的珍视。

7. “坐我三间庐,酌以一角觥。”:诗人在友人的书屋里小酌,享受片刻的宁静。这里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相处场景,展现了友情的深厚。

8. “为言聚散地,远近岂有程。”:诗人告诉友人,相聚和离别是常态,不必过于在意距离和时间。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豁达和珍惜。

9. “点池忽西东,浮海或合并。”:池水有时会流向东西,但大海中的水滴总会合并在一起。这里用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虽然人生路途曲折,但友情始终如一。

10. “所以颜此室,而取萍为名。”:因此,书屋被命名为“萍庐”,象征着浮萍的相聚和友情的不朽。这里点明了书屋命名的含义。

11. “吾意殊不尔,劝君还细倾。”:诗人认为友情并非如此简单,建议友人细细品味这份情谊。这里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厚和珍视。

12. 以下诗句中,诗人用谪仙、瑶京、玉堂种树等比喻自己和友人的才华和成就,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友情的珍视。结尾部分则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期待。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的热爱。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