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六月初七夜月

南讹莫认火西流,顾兔高悬略似钩。
四日魄生方入夜,七回弦上未成秋。
先期乞巧穿针线,后月舒光照女牛。
半露姮娥能却暑,广寒深处玉为楼。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描述农历闰六月初七夜晚月亮景象的诗。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夜空中明亮的月亮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逐句解析这首诗。

1. “南讹莫认火西流,顾兔高悬略似钩。”
开头两句描述了月亮的位置和形状。诗人说,在南方不要误认为火星向西移动,实际上那只是兔子的形状高高悬挂在夜空中,其形状略微像钩子一样弯曲。这里,“顾兔”可能指的是月亮上的阴影,给人的感觉像一只兔子。

2. “四日魄生方入夜,七回弦上未成秋。”
这两句描述了时间的变化和季节的特点。“四日魄生”可能指的是月亮出现后的第四天夜晚,“七回弦上”可能表示的是农历月份尚未到秋天,虽然夜晚已经来临,但天气仍然温暖。这里的“魄生”和“弦上”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

3. “先期乞巧穿针线,后月舒光照女牛。”
这两句描绘了古代女性在乞巧节的活动和对月亮的期盼。“先期乞巧穿针线”指的是在七夕节(乞巧节)前,女性们会穿针引线,希望学会织布缝纫的技巧。“后月舒光照女牛”则描绘了明亮的月光照耀着夜空中的牛郎织女星座,这也暗示着人们对爱情的期盼和向往。

4. “半露姮娥能却暑,广寒深处玉为楼。”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想象和赞美。“半露姮娥能却暑”中的“姮娥”是嫦娥的别称,这里指的是月亮。“能却暑”则表示明亮的月光能够驱散炎热,带来凉爽。“广寒深处玉为楼”则进一步展开想象,描绘月亮上的广寒宫深处是用玉建成的楼宇,这里充满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农历闰六月初七夜晚月亮的美丽和魅力。诗人通过描绘月亮的形状、位置、季节变化以及人们对月亮的期盼和想象,展现了一种浪漫、神秘而又富有生活气息的氛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