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诗后二十首(录四首) 其二

洛阳如锦是耶非,欲访名花见已稀。
宛转依人低入幌,迢遥逐客暗沾衣。
漳河逝水愁难挽,巫峡行云恨不归。
独有丹青收景色,屏帏长得漏春辉。

现代解析

这首《落花诗后二十首(录四首)其二》是一首描写落花及其感受的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1. 起句:洛阳如锦是耶非?诗人开篇用了一个比喻,将洛阳比作锦绣之地。洛阳在古代中国是一个繁华的城市,这里盛产美丽的花朵。但诗人用了疑问句式,是否洛阳真的如锦绣之地呢?这引发读者的好奇,为接下来的诗句埋下伏笔。

2. 寻访名花:“欲访名花见已稀”。诗人想要寻找那些著名的花卉,却发现它们已经凋零稀少。这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

3. 描绘落花:“宛转依人低入幌,迢遥逐客暗沾衣”。落花仿佛与人相依,低低地飘入帘幌之中;又似乎追逐远方的客人,暗中沾湿了行人的衣裳。这两句诗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落花的姿态,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感伤。

4. 抒发情感:“漳河逝水愁难挽,巫峡行云恨不归”。漳河流水逝去,愁绪难以挽留;巫峡的行云离我而去,心中遗憾不已。诗人借景抒怀,表达了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无奈和遗憾。

5. 收尾:独有丹青收景色,屏帏长得漏春辉。只有画笔能够记录下这美好的景色,让它长存于屏风之上,让春天的光辉得以留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视,即使现实已经逝去,也要通过艺术的方式将其永恒地留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落花的美丽与哀愁,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感慨和对瞬间的珍视。语言通俗易懂,意象深远,让人回味无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