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乌龙山》描绘的是一幅自然风景的画面,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1. “泉石淙淙泻百寻”——此句描述的是乌龙山上的泉水。淙淙的流水声象征着生命的活力,泉水从高处流下,百寻之高,展现出山的高大和壮观。
2. “群峰环翠起春林”——这里描绘了山峰和春天的林木。群峰环绕,绿意盎然,春天的林木生机勃勃,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3. “危巅召雨云先作”——这句描绘了山上气象的变化。高山的巅峰(危巅)召唤来雨云,预示着天气的变化,也暗含了自然的力量和神秘感。
4. “不失苍生望岁心”——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愿景。“苍生”指的是人民,“望岁”则是指盼望丰收。整句话的意思是,无论自然如何变化,作者始终保持着对丰收的期盼和对人民的关心。
整首诗通过对乌龙山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生机,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景。语言平易近人,即使不解释生词难句,普通读者也能感受到诗中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