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竹二首 其二 (乙卯)

雪禽未染唐希雅,怪石须添赵大年。
兴发欲寻潭柘寺,春流决决响山泉(燕京无竹惟潭柘寺东院一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山景图,同时透露出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

前两句提到两位画家——唐希雅和赵大年,意思是说:画中的雪白禽鸟还没染上唐希雅笔下的精致色彩,怪石嶙峋的景致则需要赵大年的技法来点缀。这里用画家作比,既点出眼前景色的天然之美,又暗示它像一幅未完成的画,引人遐想。

后两句写作者游兴大发,想去潭柘寺寻访竹林。他提到北京(燕京)几乎没有竹子,唯独潭柘寺的东院有一片竹林,显得格外珍贵。而此刻山间春水潺潺,清泉叮咚,更添一份灵动。

全诗的魅力在于:
1. 虚实结合:用画家比喻自然,既写实景又带艺术想象。
2. 以声衬静:泉水声反衬出山林的幽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3. 平凡中的独特:通过对比北京少竹,突出潭柘寺竹林的特殊,表达对清雅之地的向往。

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传递出对自然的热爱和闲适的心境。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