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三十一首 其五
于越得岁星,伐之是逆天。
吴其为沼乎,不及四十年。
亦缘人事尽,天道乃好还。
夫妻请臣妾,饲马良亦艰。
迄乎石室归,坐则仰胆悬。
每食必尝胆,折节当世贤。
躬耕夫人织,早朝仍宴眠。
赈贫吊死丧,劳苦士卒先。
令发坐沾襟,偃卧涕泗涟。
细及采葛女,行歌愤所宣。
吴人既以败,栖息姑苏山。
孤臣自知罪,仰冀君王怜。
亦欲如会稽,行成赦前愆。
天以越赐吴,不取祸败延。
今以吴赐越,越其敢舍旃。
夫差乃自杀,蒙面归重泉。
越兵北渡淮,致贡天王前。
赐胙命为伯,号令如风湍。
攻秦秦引咎,畴敢逆我颜。
诸侯毕称贺,横行江淮间。
伯业追桓文,禹祀若再鲜。
惜者猜功臣,乌喙鲜保全。
安乐转予弃,恐惧曾周旋。
功成名遂矣,身退道固然。
不见属镂赐,鸱夷抑何冤。
大患在肘腋,早已相弃捐。
吴其为沼乎,不及四十年。
亦缘人事尽,天道乃好还。
夫妻请臣妾,饲马良亦艰。
迄乎石室归,坐则仰胆悬。
每食必尝胆,折节当世贤。
躬耕夫人织,早朝仍宴眠。
赈贫吊死丧,劳苦士卒先。
令发坐沾襟,偃卧涕泗涟。
细及采葛女,行歌愤所宣。
吴人既以败,栖息姑苏山。
孤臣自知罪,仰冀君王怜。
亦欲如会稽,行成赦前愆。
天以越赐吴,不取祸败延。
今以吴赐越,越其敢舍旃。
夫差乃自杀,蒙面归重泉。
越兵北渡淮,致贡天王前。
赐胙命为伯,号令如风湍。
攻秦秦引咎,畴敢逆我颜。
诸侯毕称贺,横行江淮间。
伯业追桓文,禹祀若再鲜。
惜者猜功臣,乌喙鲜保全。
安乐转予弃,恐惧曾周旋。
功成名遂矣,身退道固然。
不见属镂赐,鸱夷抑何冤。
大患在肘腋,早已相弃捐。
现代解析
这首《咏史三十一首 其五》讲的是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故事,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一部"逆袭复仇大戏",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卧薪尝胆的逆袭剧本
全诗核心是越王勾践的复仇之路。当年越国战败后,勾践夫妻给吴王当奴仆,喂马干苦活("夫妻请臣妾,饲马良亦艰")。回国后他睡柴堆、舔苦胆("坐则仰胆悬,每食必尝胆"),亲自种地让夫人织布,用二十年时间暗中积蓄力量。诗中特别描写他收买人心的细节:慰问贫困户、厚葬战死者、与士兵同甘共苦,甚至看到采葛的村女都要表达共情,完全是个"演技派复仇者"。
2. 天道轮回的因果报应
诗人用"吴越角色互换"来展现历史讽刺:当初吴王夫差放过越国,大臣说"天以越赐吴";二十年后轮到越国反杀,勾践直接怼回去"今以吴赐越"。吴王战败后也想学勾践当年求和,但历史没有给他第二次机会,最终蒙面自杀("夫差乃自杀,蒙面归重泉"),印证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的道理。
3. 兔死狗烹的职场警示
诗尾突然转向现实思考:勾践成功后猜忌功臣,把文种、范蠡这些帮手逼得死的死逃的逃("乌喙鲜保全""鸱夷抑何冤")。这里用"属镂剑赐死""伍子胥沉江"的典故,点出"可以共患难不能同富贵"的帝王心术,就像现代职场中"用完即弃"的残酷现实。
全诗最精彩的是把历史写成"镜像对照剧":前半段越国怎么逆袭,后半段吴国就怎么覆灭;开头勾践怎么装孙子,结尾就怎么对功臣耍威风。这种对称结构让读者清晰看到:权力游戏中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轮回的因果。直到今天,这种关于"隐忍与爆发""忠诚与背叛"的叙事,依然能引发强烈共鸣。